首頁|必讀|視頻|專訪|運營|制造|監(jiān)管|芯片|物聯網|量子|低空經濟|智能汽車|特約記者
手機|互聯網|IT|5G|光通信|人工智能|云計算|大數據|報告|智慧城市|移動互聯網|會展
首頁 >> 終端 >> 正文

蘋果(AAPL.US)擬向開發(fā)者開放AI模型 以刺激新應用開發(fā)

2025年5月21日 16:10  智通財經  

智通財經APP獲悉,蘋果(AAPL.US)正準備允許第三方開發(fā)者使用其人工智能(AI)模型編寫軟件。此舉旨在刺激新應用程序的創(chuàng)建,并使其設備更具吸引力。

據知情人士透露,蘋果正在開發(fā)一套軟件開發(fā)工具包及相關框架,讓外部開發(fā)者能夠基于驅動Apple Intelligence的大型語言模型構建AI 功能。蘋果預計將于6月9日在全球開發(fā)者大會(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)上公布這一計劃。

Apple Intelligence已經為iOS和macOS的通知摘要、文本編輯和基本圖像創(chuàng)建等功能提供了支持。新方案將允許開發(fā)者將這一底層技術整合至具體功能中,或用于整個應用程序。初期階段,蘋果將開放可在本地設備上運行的較小模型,而非需要服務器支持的、功能更強大的云端AI模型。

蘋果此舉是其在生成式AI領域努力追趕競爭對手、爭奪領導地位的更廣泛計劃的一部分。去年,蘋果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,意在縮小與對手的差距。但迄今為止,初始功能尚未被廣泛使用,其他AI平臺仍更為強大。蘋果押注的是,若將該技術擴展至開發(fā)者,可能會催生出更具吸引力的應用場景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盡管這項針對開發(fā)者的新計劃有望成為今年的全球開發(fā)者大會的亮點之一,但更大的亮點可能是iPhone、iPad和Mac操作系統的升級版本。這是一個代號為“Solarium”的項目。蘋果希望借此讓不同設備之間的界面更統一、更一致。這種新界面設計將在很大程度上借鑒Vision Pro頭顯所使用的visionOS系統。

除了讓開發(fā)者使用蘋果的模型編寫應用程序外,該公司還計劃為消費者推出一項基于AI的電池管理模式。另一個正在開發(fā)中的項目是結合AI的健康應用,其中包括一個虛擬健康教練,但該功能要等到2026年才會準備就緒。

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之路頗為坎坷。由于存在錯誤,蘋果被迫暫停了AI生成的新聞標題摘要功能,此舉也招致多家媒體的不滿。其Genmoji自定義表情工具生成的圖標有時與蘋果廣告中的效果大相徑庭。而一些更實用的功能,比如“寫作工具”,則依賴OpenAI的ChatGPT來生成文本。

目前,開發(fā)者只能在有限范圍內將Apple Intelligence集成到自己的應用中。例如,他們可以支持通知優(yōu)先級排序和摘要功能,也可集成寫作工具、Genmoji和圖像創(chuàng)作Image Playground應用。但他們尚無法使用蘋果底層AI技術——即所謂的“Apple Foundation Models”——為自己的AI功能提供支持。

由于無法訪問蘋果自家的模型,應用開發(fā)者只能依賴第三方技術。長期以來,蘋果向開發(fā)者提供名為Core ML的框架,允許引入開源模型,包括用于圖像分類、摘要生成及問答等功能的模型。開發(fā)者還可以使用谷歌(GOOGL.US)開發(fā)的TensorFlow等熱門AI框架。

此外,App Store上還有一系列由主要科技公司提供的AI應用,包括ChatGPT、微軟(MSFT.US)的Copilot、Anthropic的Claude、xAI的Grok以及Perplexity。這些應用都使用它們自研的AI模型。

蘋果希望重現App Store初期的成功。彼時,該公司首次向開發(fā)者開放其內部技術和軟件框架,帶來了應用生態(tài)的大爆發(fā)。通過開放自己的AI模型并簡化集成流程,蘋果有望將其操作系統轉變?yōu)樽畲蟮腁I軟件平臺。

應用激增也可能帶來財務收益。蘋果會從應用內訂閱收入中抽取分成。然而,App Store正面臨全球監(jiān)管機構的審查。美國一位法官上月裁定,蘋果必須允許開發(fā)者引導用戶前往網頁完成購買,從而繞過其收入分成體系。若能涌現出大量新應用,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銷售損失的影響。

蘋果原本計劃更早推出為應用開發(fā)者準備的選項,其中包括新版App Intents功能。這將允許用戶通過Siri語音助手更精確地控制應用內功能。目前,蘋果計劃最早在iOS 19發(fā)布周期(從今年9月起至2026年)內引入這項功能。

編 輯:章芳
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
1.本網刊載內容,凡注明來源為“飛象網”和“飛象原創(chuàng)”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,未經允許禁止轉載、摘編及鏡像,違者必究。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,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、圖像、音視頻的完整性,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。
2.凡注明“來源:XXXX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在于傳播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.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相關作品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。
本站聯系電話為86-010-87765777,郵件后綴為cctime.com,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,進行的“內容核實”、“商務聯系”等行為,均不能代表本站。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
推薦新聞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人物
中興通訊首席發(fā)展官崔麗:數智賦能 共拓中拉合作新路徑
精彩視頻
什么?讓數據流轉 什么?構建AI大腦 來武漢光博會找答案
飛象趣談第二十六期!中國移動通信發(fā)展史(一),從“大哥大”到短信狂潮
聯想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,有何“超級”之處?
北京聯通雙萬兆AI賦能行動正式發(fā)布
精彩專題
2025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
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
通信產業(yè)2024年業(yè)績盤點
3·15權益日 | 共筑滿意消費 守護信息通信安全防線
關于我們 | 廣告報價 | 聯系我們 | 隱私聲明 | 本站地圖
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© 2007-2024 By CCTIME.COM
京ICP備08004280號-1  電信與信息服務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
公司名稱: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
未經書面許可,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、鏡像